近日,儿科罕见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晓东团队在结直肠癌研究方面取得关键进展,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BBA -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这一成果为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了全新思路与潜在靶点。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受多种因素影响,晚期治疗困难。现有化疗和靶向治疗虽有效,但仍面临挑战,免疫疗法适用范围有限且耐药问题突出。因此,探寻新的诊疗靶点迫在眉睫。张晓东团队研究发现,Vaccinia - Related Kinase 2(VRK2)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紧密相关,可作为潜在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功能验证显示VRK2通过调控E2F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周期,促进癌症发展。同时VRK2与肿瘤免疫评分、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肿瘤突变负荷(TMB)呈正相关,高表达VRK2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较好,但可能增强肿瘤免疫逃逸。此外,VRK2 会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 - FU)的敏感性,高表达 VRK2 会使肿瘤细胞对5 - FU产生耐药性。该研究成果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未来,以 VRK2 为靶点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有望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南华大学儿科罕见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晓东教授和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刘奕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吴禹潼为第一作者,儿科罕见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南华大学科研启动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青年基金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VRK2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and impedes immunotherapy and 5-FU treatment efficacy - ScienceDirect
蛋白质修饰与疾病实验室简介:
儿科罕见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晓东课题组专注于蛋白质修饰(磷酸化、泛素化、乙酰化、棕榈酰化等)与疾病的关系,重点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Hepatology, Nature Methods, PNAS, Cancer Research,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